阳关博物馆以“挖掘古文化、建设新文化”为宗旨,为适应敦煌旅游事业、特别是两关(阳关、玉门关)长城保护开发的客观需要,以两关长城地区、尤其是阳关地区星罗棋布的历史遗迹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,应用新理念、新思维进行开发,采用雕塑、壁画、建筑、陈展、环境等艺术手段,展现丝绸之路、两关长城和中国西北地区的历史风貌与文化特色,揭示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,以提高人们对丝绸之路文化、敦煌文化,尤其是两关长城军事文化和边塞民族文化的认知。它的建设坚持科学保护为主、合理利用为次的原则,既具有保护古文化、发展旅游的功能,又是承传发扬敦煌文化的载体。
阳关博物馆坐落在阳关景区汉代阳关烽燧(墩墩山烽燧)北侧800米外的坡麓台地上,是阳关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。1999年底开始筹建,2001年4月动工,2003年8月28日落成开馆。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。总体呈仿汉城堡式建筑群,古拙大气、质朴雄浑。西、北、东三面筑垣,与南面的历史遗迹成拱卫态势。馆内建筑群与阳关(墩墩山)烽燧和阿尔金雪山遥相对望,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然一体,交相辉映。馆内建筑依东西中轴线,自西而东大致对称分布,由由阳关正门城楼城墙、两关汉塞厅、丝绸之路厅、汉阙牌楼、阳关都尉府、仿汉阳关城、阳关研究所、仿汉民居一条街、研学中心等主要建筑以及张骞铜像、王维雕像、丝路友谊图等文化景观组成,集博物、展示、教育、文保、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,是一座依托于历史遗迹、馆园结合的新型民办遗址博物馆。
阳关博物馆现馆藏文物近4000件,其中一级文物21件,二级文物142件,三级文物487件。种类包括石器、玉器、陶器、金银器、铜器、铁器、木器、毛麻丝织物等,内容涉及生产、生活、军事、文化、宗教等各个方面,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。
阳关博物馆开馆运营以来,通过规划论证,合理开发,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大力开发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参与性旅游项目,不断提升服务质量,不仅加强了文物保护和研究,而且促进了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的转化,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,为传承弘扬敦煌文化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繁荣地方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。